總冠軍賽:2015/10/17~10/25總論 各位期待已久的總冠軍賽分析終於姍姍來遲了! 嗯,我知道也許沒有人在等,不過讓我講一下嘛……。 投打資料倒是很早就堆好了,只是因為眾所皆知的某些理由以至於總冠軍賽分析拖到現在,不管怎麼說,結果終究出爐,依照慣例先從打者和投手講起,最重要的那個「某些理由」會在之後提到,所謂好酒沉甕底,雖然不一定真的是佳釀,還是請各位期待。 好,先簡單談談七場比賽吧。 在七場激情之後重新沈澱來整理數字,Lamigo到底贏在哪裡,是打者暴力、投手有力,
威樂娛樂城
還是總教練的神機妙算? 請繼續往下看,
紅鑽娛樂城不出金
答案自見分曉: 今年臺灣大賽的Logo CPBLTV截圖 打者篇 最高道德標準隊和Lamigo的打擊,到底差在哪裡? 我的結論是:或許差在運氣,而且這運氣還有相當的差距。 或許這樣說Lamigo的球迷會很不服氣,打擊好就打擊好,跟運氣有什麼關係? 我簡單地提出幾個數字來證明這點:Lamigo所有打者的BIP%總和是.772,BABIP卻高達.406,雖然頻繁地把球打進場內,這些球卻經常形成安打而不是被沒收。 相較之下,Lamigo的對手最高道德標準隊即使扣掉最後一場無安打比賽,其BIP%比較低(.721)卻也打出比較低的BABIP(.335),如果加上最後一場比賽,完整七場下來最高道德標準隊的BIP%是.720,BABIP卻僅有.303。 那是最高道德標準隊運氣特別差嗎? 也沒有,他們的BIP%和BABIP還算在正常區間,雖然今年結算聯盟的BABIP是驚人的.340,不過那一隊相較之下也只是差了10%,反觀Lamigo可是超出聯盟平均16%,這兩隊的差距差了25%。 如果這樣還沒感覺,那我再提一個數字:在這次系列賽裡,Lamigo的DER(Defensive Efficiency Ratio,防守效率比,簡單來說就是球打進場內有多少比例被守下來)是驚人的.701,最高道德標準隊則是.606。 簡單來說,最高道德標準隊在打棒球,但是Lamigo在打躲避球。 雖然看球的時候會覺得「怎麼Lamigo一直在失誤」,可是以DER來看,Lamigo的團隊防守效率還比較高。 這有點扯遠了,我們先看看今年總冠軍賽的打擊數字,再來個別談談球員:
Lamigo總冠軍賽打擊成績 如上表,在這次總冠軍賽裡,Lamigo有三位特別標出來的選手完全呈現神打上身的狀態。 一個是整個季賽打下來BIP%高達.808卻有.463高BABIP的陽耀勳,一位是打心情、人來瘋的郭嚴文,還有一位就是去年總冠軍賽的MVP,連續兩年有此表現讓我很想叫他「十月先生」的余德龍。 這三位只能說……很意外,又不太意外。 最意外的大概余德龍,不過他在總冠軍賽前一星期回歸就已經看得出來打擊不差(OPS.889),所以真的只能說「很意外又不太意外」,能把打線調整到這種程度,請給打擊教練群熱烈掌聲。
去年總冠軍戰MVP的余德龍,今年也頗有發揮 CPBLTV截圖 至於Lamigo自豪的兩位選球機器在這次總冠軍賽裡選球完全失靈,陳俊秀整個系列賽下來只拿到一個BB,詹智堯甚至沒有BB。陳俊秀在G5、G7兩場比賽裡有稍微甦醒一下,才勉強拿到.250的打擊率,詹智堯則是G5、G6沒表現,其他比賽至少打個一支當配額。 陳俊秀的狀況比較像膝蓋有問題,其實他膝蓋相當玻璃,是真的得小心保養。明年季賽可能要考慮找人分擔他的防守局數,不然照這樣下去,我很怕他會在季賽裡報銷。 林智勝、王柏融和林泓育這三位重砲手在這次比賽中發揮極強大的威力,雖然前兩者太過強大以至於林泓育感覺起來有點落差,如果我們改看SecA的話就可以知道,林泓育的OPS可不是靠著高打擊率撐起來的。 最後簡單結算:Lamigo在七場比賽裡總共打出15支二壘安打,8發全壘打得到53分,平均一場比賽打7.6分,依此結果觀之,可以說最高道德標準隊封鎖Lamigo攻勢的努力失敗,能打敗Lamigo其實是打者擊潰對方投手之功。 當Lamigo先發突然紛紛爆氣,最終戰局傾覆,似乎也就不這麼讓人意外了。
林智勝G5率先擊出全壘打的瞬間 CPBLTV截圖 投捕篇 前面提到:最高道德標準隊會被逆轉是因為投手爆氣,相信看比賽的人應該都有感覺:先發很有力,後援很沒力,然後兩邊都有個例外:瓦德茲和黃偉晟。 後援投手失速原因有兩方面:第一是G1到G3的好球帶很小,小到一種威力不夠的投手無法生存,而第二個原因則是「為什麼後援投手威力會不夠」,答案是教練在季賽時執行了兩個相衝突的目標:全力搶上半季勝場,下半季維持全年勝率第一。 上半季全力搶勝原本是為了下半季練兵,結果下半季又得維持全年勝率第一,使得後援投手無法獲得適當休息,以至於整個牛棚殘破不堪,一度連累到蘭斯佛都差點爆掉,如果不是打針加休息,他在總冠軍賽可能不會有這種表現。 當然教練對此反應很快:乾脆剩下的比賽不再使用本土RP,除了林柏佑以外再沒有露臉,講真的,如果不是明星隔天還要比賽,我有種「搞不好連林柏佑都看不到」的感覺。 那教練團這樣做,
ATG電子
是對,是錯? 且看看總冠軍戰中投手的各項數據便知分曉: Lamigo總冠軍戰投手數據 如上表,確實是有點可怕。 如果把明星和蘭斯佛拿掉,本土後援繳出的成績是:ERA 7.88、WHIP 2.06、OBA .413、H/9 14.63,要拿著這等數字去跟教練團說「你們該多信任本土RP一點」,實在頗有難度。 不過,我個人認為會看起來很驚嚇,主要有三點: 一、林國裕、陳禹勳、黃偉晟、洪聖欽、曾孟承這五位RP都參與了20、21日的連鬥,21日洪聖欽和曾孟承還一個出局數都抓不到,導致成績變得非常難看。 二、這些投手或多或少都被守備搞了,Lamigo前四場比賽總共出現11次失誤,G3(20日)甚至一場比賽出現五次失誤,前四場比賽的DER是.646,後三場比賽高達.808,中間的差距不知該如何形容。 三、由於守備無法仰賴,以至於黃浩然的配球走向某種極端,讓成績更惡化。
唯一在G5之後還有上場的本土RP林柏佑 CPBLTV截圖 嗯……配球,所以我們終於要講到重點了? 在談配球以前,得先請各位閱讀PTT資深Lamigo球迷變速球整理的2015全季捕手split成績最終版,如果有人覺得文章太長,那我直接講結論:劉時豪和黃浩然在季賽蹲捕時的投手成績幾乎沒有差別。 那麼,季後賽呢? 在這裡我得先引用本站作家redsniper的「黃浩然的無米之炊,劉時豪的巧婦cosplay」這篇文章很精準的說中了幾點事實:黃浩然(至少在總冠軍賽)的配球很膽小,劉時豪比較願意攻擊好球帶,還有黃浩然小動作很多。 我們先來看看黃浩然和劉時豪在季後賽的成績split吧: 季後賽Lamigo捕手成績split 捕手 IP ERA WHIP OBA S% H/9 SO/9 BB/9 HR/9 黃浩然 30.0 6.90 1.83 .369 1.53 11.40 6.60 5.10 1.20 劉時豪 33.1 2.18 0.97 .258 1.78 9.13 7.07 1.63 0.27 如上表,被黃浩然引導的投手都很完蛋,被劉時豪引導的投手都很威風。 或許有人會說,不對啊,他們兩個引導的投手又不盡相同,這怎麼能拿出來比較? 嗯……這樣說也蠻有道理的,以下有四個split,分別是:兩人引導的洋將成績比、兩人引導的本土投手成績比和兩人引導的本土RP成績比,以及兩人共同引導過的投手成績比。 季後賽Lamigo捕手成績split(洋將) 捕手 IP ERA WHIP OBA S% H/9 SO/9 BB/9 HR/9 黃浩然 21.1 5.12 1.71 .350 1.48 10.24 7.25 5.12 0.85 劉時豪 17.0 1.59 0.53 .150 1.84 3.71 6.88 1.06 0.00 季後賽Lamigo捕手成績split(本土) 捕手 IP ERA WHIP OBA S% H/9 SO/9 BB/9 HR/9 黃浩然 8.2 12.07 2.32 .413 1.68 15.37 5.49 5.49 2.20 劉時豪 16.1 2.80 1.43 .359 1.73 10.62 7.27 2.24 0.56 季後賽Lamigo捕手成績split(本土RP) 捕手 IP ERA WHIP OBA S% H/9 SO/9 BB/9 HR/9 黃浩然 8.2 12.07 2.32 .413 1.68 15.37 5.49 5.49 2.20 劉時豪 7.1 3.80 1.97 .452 2.02 15.21 11.41 2.54 0.00 季後賽Lamigo捕手成績split(兩人共同引導過的投手) 捕手 IP ERA WHIP OBA S% H/9 SO/9 BB/9 HR/9 黃浩然 27.1 5.98 1.73 .359 1.53 10.63 7.31 4.98 1.33 劉時豪 24.1 2.24 0.95 .253 1.90 7.10 8.22 1.49 0.00 如以上數張表,嗯,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不管怎麼split,黃浩然都很完蛋。 不過數字只是結果,到底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差異呢?
劉時豪在TS繳出漂亮的防守成績單,打擊卻僅有曇花一現 CPBLTV截圖 我說說我個人的看法:首先,從S%可以看出「劉時豪比較願意攻擊好球帶」這點是真的,不管成績怎麼區分,劉時豪引導下的投手S%永遠比黃浩然引導的投手高。實際看比賽就會發現可能源自於兩人蹲捕時的差異: 劉時豪的手套擺的比較靠近本壘板內側,
雷神試玩
會引導投手把球往好球帶裡去,也就是redsniper所謂「建立好球帶」,他偶爾會配一些走後門的球--解釋一下:所謂走後門,就是叫投手丟擦過本壘板後側那塊三角形的變化球。 黃浩然則……小動作很多,除了redsniper指出的拖手套以外,他引導的內外差很大,要外角球的時候他會蹲到很外面,有時候甚至是整個人蹲到外角側的打擊區,然後再把手套放在比較靠內側的膝蓋附近。 這個動作要幹嘛? 老實說我不知道,或許他認為可以騙到會偷瞄捕手手套的打者。先不管他有沒有成功騙到打者,倒是有幾次騙到主播和PTT的轉播球迷,如果盯著看本壘板會發現這是個外角球,主播或PTT的轉播球迷卻會說(或打上)「內角球」。 黃浩然的攻擊重點放在內、外角的好球帶前端兩個點,他經常希望投手能擦這兩個端點取得好球數,這點跟劉時豪就完全不同。 問題是:一群已經沒有控球的傢伙,你還要他擦外面兩個端點,那不就十死無生? 當然黃浩然會這樣做不是沒有原因的,如前所述,在總冠軍賽前四戰守備會搞投手,當捕手心中出現這種印象,他就開始不信任守備,
POLY保利體育
既然開始不信任守備,就會希望引導投手獨力解決問題。 因為不攻擊好球帶,所以BB就多(從兩人的BB/9可以看出來),因為BB多一來容易堆壘包,一旦被打安打造成的傷害比較重,二來當壘上有人的時候,野手需要看住壘包,內野守備就會出現漏洞,安打也變得比較好打。 ……最後就是環環相扣,火燒連環船。 我個人認為「黃浩然配球被看破,所以被換下場」應該只算都市傳說,他被換下場或許真的是因為配球問題,卻不是因為「被看破」,而是因為他的配球已經陷入惡性循環,洪一中只好把他換掉。 嗯……redsniper所謂「黃浩然就是比較膽小」還真的沒說錯。 總冠軍戰換上郭修延希望加強對3B強襲球的對應,結果卻不好 CPBLTV截圖 好,黑了黃浩然這麼久,總該替他說點好話。 首先,黃浩然的成績到底能不能全部算黃浩然的,其實也是個問號,比方說G2瓦德茲先發,在他比了幾次暗號以後,第二輪對上彭政閔開始他就不打暗號,直接蹲內外角,有些時候更是「球出手他再去接」。 這到底是誰在配球,瓦德茲,還是黃浩然?如果挨打,到底要算誰的? 我只能確定把瓦德茲打下場的那一發安打是黃浩然配的,在那之前黃浩然從來沒比過暗號,然後他一接手比暗號就被打了…… 其次,黃浩然真的外角連發,劉時豪真的比較願意蹲內角嗎? 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不過我做了一份粗糙的內外角split可以讓大家參考。 說很粗糙是因為這裡的內外角是直接以本壘板一刀切,而且從這份表單實際也看不出真正失投的比例,因為「從外角跑到更外角」這個在以下的分類還是「外角/外角」,或是原本要一顆近身球卻差點打到人,這個也算「內角/內角」。 總冠軍戰捕手配球內外角比 配球內角 配球外角 實際內角 實際外角 黃浩然 23.54% 76.46% 33.33% 66.67% 劉時豪 25.48% 74.52% 36.83% 63.17% 嗯……至少在引導意識上,這兩位的內、外角比是差不多的,投手實際投出的比例卻出現了差距,加上劉時豪的手套放的比較靠好球帶內側,所以會讓人產生「黃浩然喜歡外外外」的錯覺。 我個人覺得這份差距是來自於兩者引導投手攻擊的點不一樣產生的。黃浩然希望投手擦本壘板前端,然後往好球帶外頭丟,而劉時豪則不這麼做。所以劉時豪引導下的投手「外角跑內角」的狀況當然會比較多。 季後賽畢竟是短期比賽,拉大到季賽這差距就消失了,到底誰是比較好的捕手,我只能說,至少在範圍大的數據裡,實在看不出來,如果只談季後賽,劉時豪壓勝黃浩然毫無疑問。
劉時豪在季後賽蹲捕成績相當出色(0812資料圖片) CPBLTV截圖 也許有人會想問,為什麼到了季賽成績就沒有差異? 我可以用季後賽的一些狀況來做回答,最主要還是捕手可以配球,但是要看投手能不能丟到正確的位置。 以林柏佑為例:劉時豪在G3引導林柏佑對付蔣智賢,他總共往外蹲了五次,結果林柏佑通通丟進內角,該次打席的配球內外比是2:5,實際丟出來卻是7:0;接著在G6對張正偉,林柏佑又出現「配外角丟內角」的狀況,這次劉時豪做的更經典。 他乾脆整個人蹲出外角,然後林柏佑終於丟到外角,三振了張正偉。 如果你面對的是這種投手,那要談「配球」,實在是有點……辛苦。 在短期比賽中投手狀態有強有弱,引導會產生差異,但是放大到季賽,由於黃浩然也可能配到骰到大六的王溢正,劉時豪也可能引導到骰出BG的王溢正,如此種種自然會讓差異縮小。 經常看到有人辛苦地做整季split成績想證明捕手A比捕手B會引導投手,問題是以CPBL為例,到目前為止,在局數夠多的狀況下我還沒印象看到有人證明成功過。 不管是黃浩然 vs 劉時豪,葉君璋 vs 鄭達鴻,還是郭一峰 vs 陳智弘,結果都是一樣的。 最後一提:因為強者我朋友火風最近非常忙,沒時間作更進一步的分析,不過就我自己的感覺來看,這兩位配球的策略其實都相當接近,比如說對張正偉,或許是因為資料分析上張正偉的內角是其弱點,所以不管誰蹲都會配相當高比例的內角球。 這或許也說明了為什麼季賽捕手成績看起來差異不大:配球基於資料決定,所以不會產生捕手A對付某打者的策略和捕手B的策略差距甚大的狀況,那結果差不多,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明星G1的成績,在這次TS中他表現相當出色 CPBLTV截圖 逐場比賽觀察站 2015臺灣大賽各場短評請由此去:G1、G2、G3、G4、G5、G6、G7結論 我的總冠軍賽終於結束了……真的是這種感覺。 這篇文章其實也拖了很久,正好碰到工場諸事繁忙,我連坐下來好好看半場(因為只看了防守的半場)球賽的時間都湊不出來,不過看完以後,我得到一個結論: 總冠軍賽的MVP,應該要頒給劉時豪才對。 以「投手恢復正常才是致勝關鍵」來看,劉時豪的引導確實功不可沒,不過捕手原本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位置,
RSG電子試玩
看看球迷要不要集資送他一臺Fabia吧。 總之,來做個日本漫畫式的結尾吧: 2015結束了,2016才正要開始……Lamigo的戰鬥永無止盡,感謝各位今年陪伴這份週記走到這裡,謝謝大家。 最後給各位獻上我最愛的一張截圖,希望明年也能看到一樣的場景: 總冠軍賽彩帶灑完,球員跑到場中慶祝的瞬間 CPBLTV截圖 中信兄弟為何變成最高道德標準隊,請參照連結文章的第一篇留言: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12450對數據定義有疑問者,請參照以下兩篇工具文:如何看數據其之二:打者篇如何看數據其之三:投手篇本文同步發表於:卡爾的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