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進去過東京巨蛋看棒球賽,但我從沒看過東京讀賣巨人軍的「主場」球賽。 乍看這個句子,可能看這篇文章的讀者都以為我大腦「耙袋」:東京巨蛋不就是巨人的主場嗎?怎麼可能進去過東京巨蛋看球卻沒看過巨人的主場球賽?答案是這樣,東京巨蛋確實是巨人主場,但東京巨蛋並非巨人隊所「擁有」,擁有東京巨蛋的是「後樂園集團」,因此東京巨蛋雖然設計上以打棒球為主體(雖然也能進行其他運動,
娛樂城推薦
但原始規劃確實是以棒球為優先考量),卻並非只給巨人隊(還有遷移北海道之前的日本火腿)使用,比如很多中華隊的死忠狂粉,在13年WBC預賽確定晉級後,便在短短一天內搞定機票住宿門票等等,在東京巨蛋親眼目睹了那場難忘的中日惡鬥。 圖片為吾友陳保莉提供,特此感謝! 但我看的比賽,甚至連「職業」等級都不是。話說看完了野球博物館,原本還在煩惱是否該去金卷行(對日本不熟的人,我只要說「店面販售黃牛票」應該就知道那是什麼)買張這幾天開打的巨人主場門票而傷腦筋時,旅伴發現正門口有「大學野球」漢字的看板,想說去售票口賭賭運氣,結果旅伴的猜測命中,
線上捕魚機
真的當天在東京巨蛋有大學棒球賽,而且門票只要1200日圓還內野不限區域,當下就非常開心的付錢買票,進去心目中的聖地看球! 在進入球場同時,內心除了期待也有一點點擔心,因為在早年把《職業棒球》雜誌當成圭臬時,有個〈賴山水話職棒〉更是我早年吸取職棒經營與欣賞觀念的主要來源,但那時賴山水在有次進入東京巨蛋球場後,卻對東京巨蛋的觀眾席設計大表不滿,印象中他說在坐下定位後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球場,而是「正對面的外野觀眾席」,而且內部因為充氣氣壓比外頭要高,給人的感覺非常不舒服,在文章中賴山水更舉出多項MLB球場的設計都是讓球迷「親近」球場,但這點東京巨蛋差之遠矣。在帶著賴山水強烈批評的印象,我來到了東京巨蛋的觀眾席 東京巨蛋的內野一層是一個開放式環繞走廊往下延伸,在日本的幾座球場我只有看到廣島馬自達球場的設計概念與之類似(其餘都是類似桃園球場的出入口設計)在內野看臺頂端的視野,嗯,確實第一眼會看到的是對面看臺,球場要第二瞬間往下看才會進入眼簾。
但是從階梯走到看臺前排後,眼睛所見的景象又完全不同
正當我訝異為何同樣的內野看臺視野差距如此之大,回頭看到自己的座椅,更發現有明顯的不同
平常在電視上看日職比賽,因為東京巨蛋幾乎都是坐滿,都以為座椅雖然區域有差,但設計應該都是一樣,那次實際到東京巨蛋才發現,原來本壘後與一三壘部分區域的座椅椅背還有「加料」,那些區域在巨人主場時,不但是票價最高的區域,大部分也是整年都被包下(不管個人季票還是企業公關包位)為此我上下來回跑了幾趟,真的椅背有「加料」的視野與上面「一般」座椅的視野差距極大,我當時忍不住心想:「原來連看臺設計的視野都做了『階級劃分』啊,果然是日本社會。」
其實座椅附伸縮式杯架本是職業等級球場應有的基本配備,我還是大驚小怪的拍攝下來(又手晃沒拍好) 大致看完了座椅,
GK娛樂城
就先到處晃晃,,東京巨蛋的環繞主通道設計十分複雜,內野下層看臺的小吃與紀念品並非如其他球場就一層主要的迴廊,而是另有夾層,或許這與巨人隊的觀眾人數一直都是日職第一有關,可惜我進入時因為是大學球賽,大概4/5的店面攤位都沒開,只能拍下這張巨人紀念品攤位充數(好想吃吃有名的東蛋霜淇淋啊!) (插入033) 另外東京巨蛋比較特殊的就是在底下有類似野球殿堂的區域,如這條東京巨蛋歷年MVP受賞,此外在本壘下層還有巨人隊永久欠番的走道,另外還有一條通道,
雙星電子
記載了國際巨星如瑪丹娜、麥可傑克森之類到東京開唱的演唱會日期記錄並做成牌子成列,這種特別強調歷史性的常態免費展示在其他球場較為少見(多需額外付費) 這張照片可以看出東京巨蛋在2005年的螢幕配置,對比臺灣球場仍然把計分板與主螢幕分開設置,十年前的東京巨蛋已經讓一片大螢幕把兩者的功能合而為一,而需要作各種動畫效果時更是把整片大螢幕都妥善運用,遠非目前臺灣任何一座球場能比(這還是十年前,現在早已更加進化,而且連韓國職棒也緊追,臺灣球場在這部份已經落後兩個世代以上……)
這場大學比賽因臨時進場沒做任何功課,對球員也沒任何瞭解,東京巨蛋也少有的人潮稀落與安靜,這時僅有的聲音就是在一壘側的應援團。
原本也沒特別注意,但這個應援團並非如臺灣職棒那樣的加油方式,雖然也有大家一起喊,但絕大多數都是看站在應援舞臺的帶頭者表演
漸漸的我也被一壘應援的加油聲吸引,忍不住走到那邊近拍,雖然我拿的只是一臺傻瓜相機,帶頭者似乎有察覺到,表演的更加賣力
現在我只能說,那時這位應援隊長的表演口號與動作之多樣與複雜,遠遠超過電影「KANO」與我之後在甲子園看到的加油表演,只可惜我那時的相機功能無法錄影也無法連拍,只能挑選兩張拍的尚可的照片留作紀念。
之後因旅伴另有安排行程,我們沒有看完比賽就離開東京巨蛋,在這裡提出兩點心得給對巨蛋關心的朋友參考(第一點更希望遠雄公司內部真心想搞巨蛋的人員看看) 一、當天從早上大約十點開始就有進行「全日本大學棒球選手權大會」,當天就安排了兩場比賽,大約會打到下午四點,如果按照臺灣現在的作法,這「一整天」應該就是完全屬於大學棒球,不會做其他用途。但是在當天要離開東京巨蛋時,順便看了一下走道上當年巨人隊在東京巨蛋的賽程時,
金爸爸娛樂城
才發現原來當天晚上仍然有巨人隊的比賽,因此那天的大學比賽最晚只能打到下午四點,但巨人的比賽是下午六點就要開打,因此等於說從下午四點大學比賽強制結束起到下午六點前,東京巨蛋的工作團隊要整理布置場地、觀眾清場、展開練球設備(供職棒球隊賽前練習)、還有許多雜七雜八的事情,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無縫接軌」,讓晚上進來的球員、球迷完全不會感覺在當天原來還有比賽。因此在東京巨蛋的場地時間單位,並非臺灣這邊認定的「天」來計算,而是以「時段」為單位。而根據吳永誠在2008年《到日本看職棒》所寫,那年東京巨蛋租給業餘比賽的費用是一場37萬日幣起跳,時間(應為比賽時間)為2小時20分為一個單位,加上賽前賽後的整理,大致可以推出東京巨蛋的最小轉換時段應該在四小時上下,因此去掉固定維修日,東京巨蛋的使用是非常精密且轉換非常快速,而且每一分每一秒可能使用的空檔都不放過。這樣才能成為後樂園集團的金雞母-是的,蓋巨蛋經營本身確實可以賺大錢,而非臺灣某間承接大巨蛋的建築公司,在承接後為了要賺錢,把過多的商場飯店與辦公大樓都塞在園區內,只因早已認定大巨蛋的本體一定賠。 巨蛋真的只會賠錢嗎?(或者引申為「在臺灣蓋大型體育場館」也通)至少東京巨蛋的例子告訴我們,不是,而且還可能成為金雞母,但是在興建之前的評估,以及蓋完之後的經營都需要非常縝密的調查、規劃、以及專業。當然,如果以臺灣運用場館都以「天」為單位(臺北小巨蛋應該也是),那臺北大巨蛋真的只可能賠錢而沒賺頭,但假如經營巨蛋的工作團隊能力夠強,可以讓臺北大巨蛋在一個主場三連戰前後都安排演唱會且能順利轉換,就算無法成為東京巨蛋那樣的金雞母,不要變成另一個大阪巨蛋並非做不到,但是以遠雄底下的棒球博物館籌備處辦事的態度,個人悲觀的推測遠雄是個不想多花錢培養巨蛋工作團隊也不尊重專業的一個集團,如此的臺北大巨蛋,會成為趙先生與底下公司成員眼中的賠錢貨也是必然。 二、對於球場廣告部分,我對於合約與價碼的專業其實是外行,就單純從東京巨蛋本身如何把自己當成一個廣告載體來看,我們先看照片: 日職可能是對球員的體貼,在全壘打牆以以及內野圍牆的廣告,一律採取綠底白字而非如臺灣的五花八門廣告看板,雖然廣告客戶可能被迫放棄自己的企業代表色(其實我有點納悶,一般民眾會真的因為企業顏色而選擇該公司的商品嗎)但換來的是球場內部的乾淨與清爽(雖然也只是球場內)但假如真的要凸顯企業配色,東京巨蛋也有其他地方可以提供擺設,而且放置的地點非常多。
如果看上面這張圖,就會發現東京巨蛋不是不想賺廣告看板,而是絞盡腦汁把所有可以利用的地方都用了,並且也會考慮到觀眾的視野,就算是角落位置,也不會讓全場觀眾看不到,這種設置的know-how坦白說我不懂,但我在日本旅遊時,就一直感覺在看標誌與這些廣告看板時都十分「順眼」,不是刻意掃瞄但一定會「順便」看到,但這點在臺灣我目前還沒感覺到,不管要找標示或廣告看板都十分吃力-坦白說,我到現在完全沒有因為看了球場看板廣告而留下印象與購物慾望,
娛樂城推薦
但在日本有,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但這個項目臺灣的廣告客戶與球團等相關從業人員,是否應該思考一下這方面的細節呢? 總之,我的東京巨蛋行就此暫告段落,希望下次到東蛋能夠進入看「職棒比賽」,更加徹底的感受東京巨蛋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