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聯之殤:“頭痛醫腳”,優柔寡斷,問題難解!

曼聯之殤:“頭痛醫腳”,

17娛樂城

優柔寡斷,問題難解!

上賽季遺留的陣容和戰術沖突的問題還未解決,現有的夏窗引援也頗有些“頭痛醫腳”的味道,中前場均缺乏可靠的戰術核心,戰術體系的改變也未見成效,新賽季的曼聯很難被看好。
上賽季總結:解決不了中場推進,也做不好前場壓迫
要想說清楚曼聯上賽季的問題,得跳回到上上個賽季。從成績上來說,英超亞軍+歐聯亞軍不算太壞,至少也是及格線以上。但是球隊逐漸暴露出了兩大問題:
一是他們的進攻梳理和組織都停留在初級階段,前場“四少”(馬夏爾、拉什福德、格林伍德、丹尼爾·詹姆斯)都需要大空間來發揮速度和射術優勢,B費也不是陣地戰的理想組織者。
二是他們的后防線防反能力極差,

視訊百家樂

麥克托米奈、弗雷德的防守位置感不足,馬奎爾、林德洛夫的轉身和速度都是硬傷,德赫亞一直也有覆蓋范圍小的習慣,導致他們防對手反擊效果很差。
一、二兩個問題加起來導致曼聯只會一招“蹲坑反擊”,戰術過于單一,

線上電子老虎機

加上陣容儲備不足,于是在歐聯杯決賽鬧出“換四個人罰點球”的笑話,球隊也離爭冠差距很大。

于是曼聯在轉會窗上作出了如下的引援:
一是桑喬,相較于丹尼爾·詹姆斯,他在小范圍內的配合更出色,盤帶技術也更扎實,能夠給前場帶來技術和配合的元素。
二是瓦拉內,巔峰時期的他確實是個優質的蹲坑中衛:速度快,位置感好,下腳精準,對抗也夠用,是提升防線防反能力的不錯選擇。
三是C羅,這筆轉會來的比較突然,但對于曼聯來說,他依然能提供陣地戰的射術(其他幾位陣地戰的射門質量都會有比較明顯的下滑)、跑位配合和比賽經驗。
索爾斯克亞也修改了自己的戰術板:
整體陣線大幅度前提,以高位壓迫取代低位防守,強化控球和傳跑配合。
然后,就崩盤了。

首先出現的問題是曼聯并沒有穩定的后場推進手段,在博格巴打打停停、范德貝克客串表現不佳、馬蒂奇年邁不能支持連續作戰的情況下,多數時候曼聯后腰位置的配置是麥克托米奈和弗雷德。
麥克托米奈是中鋒出身,青年時期缺乏中場的位置訓練,盤帶技術和傳球視野都有問題,加上身材過于高大(1米93,88千克)導致的柔韌性、爆發力缺失,使得他出球/推進能力較差;弗雷德在礦工確實是中場組織者,但他來到英超后暴露了盤帶不夠精細、身體對抗較弱的問題。
兩名后腰均無力完成后場出球/推進的任務,使得后場推進責任落在后衛身上。
但左后衛盧克肖長于多人傳跑配合、短于個人持球推進,且多傷,特萊斯始終無法適應邊后衛定位;右后衛萬·比薩卡持球能力極差,達洛特各項素質均很平庸,導致邊路推進方案告吹。
于是上賽季曼聯大量出現中后衛持球推進,或直接起長傳完成后場推進的狀況,但這一方案帶來了“新問題”:馬奎爾、林德洛夫的轉身、速度均是硬傷,大修之后的瓦拉內速度也大不如前,且不喜歡前頂延阻,一旦前場進攻組織不力,大量丟球,球隊又會陷入防范能力差的老問題中。

同時出現的問題是球隊并沒有打出想要的傳跑配合,相反,球隊前場進攻嚴重缺乏梳理組織,過度依賴個人能力,但個人能力又不足。
上賽季曼聯理論的持球核心和組織者是B費和博格巴,但兩人都有著明顯的問題。
B費的場上位置本質上是一名“準終結者”(一下子想不到詞):負責進攻組織中的最后一腳傳球,兼顧最后一腳射門。他的身體素質和對抗能力較差,盤帶技術一般且天殘腳,傳球視野一般且過分追求穿透性,這些問題決定了他當不了傳控體系的持球核心和組織者,只適合在防反體系中做簡單梳理。
博格巴確實具備當持球核心的技術能力,但且不說他的狀態穩定性一直有問題,上賽季他心已經不在曼聯,且打打停停,根本無法與隊友培養傳控體系中急需的默契。

曼聯不僅僅在中場缺乏持球核心,在邊路也缺乏在傳控、高壓體系中能當持球核心的人。
左邊路無論是馬夏爾還是拉什福德,其盤帶技術都不算扎實,小空間下缺乏突破效率,右邊路的桑喬雖然有一定盤帶技術,但也并不是真正的梳理組織者(在多特時期,真正的梳理組織者是羅伊斯),而是B費式的“準終結者”,而且下肢力量不足,對抗能力差,本質上是邊前腰。
至于埃蘭加和迪亞洛,他們距離一名合格的英超邊鋒都有不少距離。

第三大問題是當他們在傳控體系中進攻效率嚴重下降時,他們的中前場球員普遍存在一個問題:既沒有單點的壓迫意愿和能力,也沒有集體的壓迫組織和體系。
在前場球員的維度,有人缺乏壓迫意愿(馬夏爾、拉什福德),有人受制于年齡導致的體能不足(C羅、卡瓦尼),有人對抗能力太差(B費);在中場球員的維度,前面所寫的東西可以搬過來:麥克托米奈缺乏柔韌性和爆發力,使得橫移偏慢、覆蓋不足,弗雷德身體對抗差,貼上去也防不住,且兩人位置感都缺乏。
個體普遍無法輸出傳控體系所需的壓迫質量,教練組也沒有構建出合理的壓迫體系。要知道高位壓迫是一個很復雜的東西,需要覆蓋到對手每一個可能的持球人和傳球路線,不是“瞎搶”就行的。
于是前場不僅丟球多,而且搶不回來,于是防守端就2234,再來一次,陷入死循環中:
第一條循環路徑比較簡單:后場無法出球/推進——對手前場就地搶斷打反擊——后場防反能力差——丟球失分。
第二條循環路徑比較復雜:后場勉強完成出球/推進——前場缺乏梳理組織,丟球多,成功率低——中前場缺乏有效的逼搶和過濾——對手快速形成進攻推進——后場防范能力差——丟球失分。
戰術體系一堆問題,戰績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除了戰術問題以外,曼聯還陷入了一大堆非戰術問題中,包括但不限于:
博格巴續約談判早早破裂,且后期開始扮演更衣室不穩定一份子;
拉什福德沉迷政治等場外事件,競技狀態斷崖式下滑;
馬夏爾如同上一次伊布來一樣,在C羅來之后直接開擺;
格林伍德毆打女友,直接進了監獄;
佩雷拉、林加德等鐵打替補扮演更衣室不穩定分子;
馬奎爾希臘事件后競技狀態下滑。。。。。。
于是索爾斯克亞早早下課,繼任的朗尼克既缺乏時間,也缺乏能力。曼聯四線全面潰敗,歐冠兩回合0-1被同樣問題重重的馬競淘汰,足總杯被英冠米堡點殺,聯賽杯被西漢姆聯替補陣容淘汰,英超則早早退出歐冠區爭奪,最后靠著身后球隊集體拉胯,才勉強保住歐聯杯資格,英超成績全面刷新弗格森卸任以來的下限。

新賽季改變:頭痛醫腳,優柔寡斷!
帶著上面的問題,曼聯進入了新賽季,無論是筆者還是各位,看了他們目前在轉會窗中的操作,都會有一種疑惑:他們真的知道自己的陣容有什么問題嗎?
他們的第一大問題,指向后腰/中前衛位置的引援,而且他們早在上賽季中期,就確認了博格巴的自由轉會離隊(續約談判破裂)。但他們卻并沒有積極尋求在這方面的引援,除了一個勁地死磕德容以外,似乎并沒有B計劃。(今天的消息說在談拉比奧特,但這也太晚了點)
要知道這個轉會窗這個位置的人員變動可不少,年輕的有瓊阿梅尼、維蒂尼亞、赫拉芬貝赫、泰勒·亞當斯等人,即戰力也有卡爾文·菲利普斯、比蘇馬、帕利尼亞、雷納托·桑切斯等人,就沒有一個看得上?連試一試都不肯?

他們甚至還放跑了馬蒂奇,盡管他已經34歲,確實無法支持高強度的連續作戰,但他依舊是球隊最靠譜的防守型后腰,至少可以保證某幾場比賽的防守效率。哪怕留下來當個替補,總比上加納、漢尼拔這些小將好。

他們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方案似乎是利桑德羅·馬丁內斯,畢竟花了5000多萬歐元,還是滕哈格欽點的舊將。這位阿根廷球員確實是一名頂級的出球中衛,他上賽季的傳球成功率和傳球次數都很高,而且上搶精準勇猛,還具備一定的過人能力。
滕哈格的想法或許是這樣的:利馬前提客串一個后腰位,與弗雷德一起負責出球、攔截和搶斷,馬奎爾拖后,負責兜底和覆蓋,麥克托米奈進一步前提,成為前場的力量和遠射元素。

但是這種解決方案也有問題:
一是他就算出球很不錯,也不能真用做中場來使用。從上賽季的實戰來看,利馬通常會以長傳的方式來完成推進,這建立在阿賈克斯相對于荷甲其他球隊的明顯優勢上,而曼聯中前場并沒有這樣的持球點。作為中衛的他也不可能經常持球推進。
二是他身高只有1米75,雖然身板算強壯,彈跳也不錯,但在英超依然不太夠用,只靠兇猛的上搶來防守是不夠的,反而可能成為扎卡這樣的“紅黃牌大戶”。
三是他的速度同樣不快,防反時如果他上搶失敗,同樣會來不及回追。在阿賈克斯時廷貝爾可以給他兜底,但馬奎爾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覆蓋面。
從第一場聯賽也可以看出來,曼聯的后場推進依舊非常糟糕,布萊頓盡管中前場并無強點,但憑借波特搭建好的前場逼搶體系,就可以輕易獲得球權。
他們的第二大問題指向前腰位置上的梳理和組織問題。他們的解決方案是出掉了在這個位置出場不多的林加德和佩雷拉,引進了埃里克森。

巔峰的埃里克森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組織者和梳理者:他的傳球腳法精準、有條理,閱讀比賽能力強、善于調動隊友,跑動積極、覆蓋面廣。
相較于B費,他的傳球選擇會更多樣化也更合理,跑動銜接和傳球調度更積極,第一下的控球技術也更好,防守意愿也會更強一些。
但問題是,他本質上也是一名“奢侈品”型球員:盤帶技術不足,身體素質明顯下滑(隨著年齡增大,加上心臟疾病),注定了他需要后腰位置提供推進和保護。
但你后腰位置的問題都沒解決,怎么能奢求埃里克森解決前場組織問題呢?
用埃里克森替換B費,確實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前場丟球,增加陣地戰中的進攻威脅,但還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操作。
(寫這一段的時候,我也沒想到滕哈格會讓B費和埃里克森同時出場,還讓埃里克森打偽9號的中鋒,簡直讓人智熄)

在邊路,曼聯干脆沒有做任何引援,唯一的傳聞就是阿賈克斯的安東尼。
這位巴西邊鋒的數據確實非常豪華,32場12球10助,在荷甲聯賽能夠貢獻1.8次成功過人(成功率58%),還有1.7次關鍵傳球。他的腳下技術確實相對靈活,且速度非常快,瞬間起速后的過人很有殺傷力。
但需要指出的是,他在歐冠賽場的數據就大幅度下滑了(1.4次成功過人,成功率暴跌到37%,1.4次關鍵傳球,更有17.3次丟失球權),這類年輕的非五大聯賽攻擊手,到五大聯賽之后普遍會出現數據降級。而且他傷病史不少,經歷過大修,這個瘦小的身板和對抗能力,

BU娛樂城

也未必能適應英超賽場。
而且他這個技術特點,真有點桑喬2.0的感覺。

從第一場的表現來看,拉什福德全無亮點,跑動不積極,持球能力進一步下降,射術沒有進步,可以說要么沒存在感,一有存在感就壞事;桑喬個人表現偶有亮點,但并沒有展現出長足的進步,依然不具備小范圍內破局的能力。邊路問題基本上就這樣了,很難有改善。
他們另一個比較大的引援是左后衛馬拉西亞。
作為后衛,

淘金娛樂城

馬拉西亞的尺寸相當小(1米69,67千克),這個身材哪怕在邊后衛里都是比較小的了。不過他的身體素質還不錯,下肢力量強,彈跳出色,速度也很快,耐力也不錯。
從幾場熱身賽來看,他攻防兩端都比較積極,不過技術層面還比較粗糙,有時顯得過于興奮,不夠冷靜,定位應該就是盧克肖的替補,頂替一下特萊斯吧。

雖然轉會窗還有三周左右的時間,但考慮到五大聯賽基本上都已經開賽了,各隊的陣容也基本磨合完成,轉會市場上很難有新的目標出現,曼聯這個轉會窗的操作也基本上定型了。
這個轉會窗曼聯的操作是相當失敗的:清理冗員不順利,

運彩單場

林加德、馬塔都是自由身離隊,只有佩雷拉獲得了一定的收入,而且鐘塔西、圖安澤貝、菲爾·瓊斯這類完全踢不上球的也清理不走;有一定戰術作用的人走了,唯一能做支點的中鋒卡瓦尼走了,唯一能提供梳理/推進的中前衛博格巴走了,唯一靠譜的防守型后腰馬蒂奇走了,然后一個也沒補。
就算他們真能在德容拉鋸戰中勝出,且C羅最終留隊并正常發揮,這個轉會窗他們還是出大于進,并無實質性的補強。
對比一下前后競爭對手的操作吧:
前面的:
曼城和利物浦就不提了,他倆的紙面實力遠超英超其他隊伍,就算有下滑,大概率也能進入歐冠區,曼聯跟他們有質的差距。
切爾西雖然走了不少人,但只有呂迪格算傷筋動骨,其他克里斯滕森、盧卡庫和薩烏爾之類都只能算有戰術作用的非主力,影響不見得很大,還吃進了庫庫雷利亞、斯特林、庫利巴利等人,實力不會有太大影響。
熱刺和阿森納都是大手筆引援,前者吃進理查利森、比蘇馬、佩里西奇、朗格萊等人,陣容厚度大增;后者吃進熱蘇斯、津琴科、法比奧·維埃拉,中前場結構進一步優化,實力都有增加。
后面的:
西漢姆聯吃進了斯卡馬卡、阿戈爾德、科爾內、唐斯等人,陣容厚度得到了明顯改善。
紐卡斯爾聯簽下博特曼和波普,后場陣容實力有所提升。
單從轉會來說,曼聯新賽季反而更有可能繼續下滑,前面的5個都有點追不上(要知道,這6個隊只有曼聯換帥了,還有新戰術體系磨合的問題),后面2-3個追兵還都補強了。
對于筆者來說,曼聯這賽季的上限也就是聯賽5-6名,歐聯杯8強到16強,國內杯賽爭取個4強的水準,下限就不好說了,可能淪為一支中游球隊。

核心問題:俱樂部建設思路混亂,決策層能力存在問題
賽季前瞻的部分其實已經差不多了,但在發到虎撲之前,還是決定再增加一段。
其實上述的問題,還不是曼聯真正的核心問題。
核心問題是俱樂部建設思路混亂和決策層能力存在問題。
我們做一個類比的話,其實曼聯上賽季的問題,某種意義上跟他們的鄰居曼城在2016/17賽季發生的問題,是有類似之處的:都是大量球員無法適應傳控體系的需要,且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更衣室問題(當年有納斯里質疑瓜帥等事件,雖然沒有曼聯那么嚴重)。

而本賽季,他們首先敲定了滕哈格作為新任主帥,他的執教特點也與瓜迪奧拉極度相似:
極度喜歡控球體系,前場強調傳跑配合、多人插入核心區域和高強度逼搶,后場強調覆蓋面、靈活性和推進能力。
這表明了球隊打算繼續向傳控足球的方向做改革。
然后呢,我們對比曼城在2017年夏窗的操作,他們的果斷和堅決遠超曼聯:
后場的科拉羅夫、薩尼亞、克利希、薩巴萊塔、卡巴列羅、喬·哈特,中場的費爾南多、納斯里,前場的伊希納喬、博尼,凡是不適合新體系的球員基本都被快速清理走;
引入的邦雅曼·門迪、凱爾·沃克、博納多·席爾瓦、埃德森、達尼洛等人,多數都是瓜迪奧拉欽點、適合新的傳控體系的球員。
再加上留隊的德布勞內、阿圭羅、費爾南迪尼奧、斯通斯等人,曼城迅速重建,并在新賽季登頂英超。(圖片可能并非17/18賽季)

我們再對比曼聯在這個夏窗所做的,滕哈格想要的,有的確實來了(馬拉西亞、利桑德羅·馬丁內斯),但有的沒錢或沒能力談下來(德容、安東尼),有的干脆沒操作(廷貝爾)。明顯不適合滕哈格體系的球員,則基本上一個都沒想賣。
也是,畢竟連水平不行的冗員都清理不掉,確實也賣不掉這些人。
又要短時間內出成績,又不愿意真的豪擲千金;又要換教練進行戰術改革,又不愿意全力支持教練,從范加爾、穆里尼奧到滕哈格,都有這個問題,只有索爾斯克亞能撬開錢包,但他又沒有這個戰術能力。更何況,滕哈格的執教經驗和變通能力,比起瓜迪奧拉,還差出一個薩里。
老板摳摳搜搜,制服組能力不足也不愿意全力支持,這幾年兜兜轉轉變成這個樣子,也真是讓人不太意外。,